小孩子到底要不要學樂器?


這應該是很多家長心中的疑問。

從事音樂教學十幾年,遇過各種各類的家長與孩子,有些家長抱著讓孩子試試看的心情,若不喜歡就算了,反正不過是項可有可無的才藝課;有些家長則是設定一個目標,譬如說至少學到國中,或是好歹學到某級數...等。

大多數的家長(和老師)都有一個共識:我們又沒有要當鋼琴家,只是讓他將來可以自娛娛人罷了。

音樂和其他才藝課最大的不同之處便是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果。

美術課上完一堂課可以看到孩子的塗鴉作品,舞蹈課上完可以看到孩子肢體的展現,相聲、樂高、圍棋、直排輪...所有的才藝課程,第一堂課或至少第一期課程完成後,都可以見到孩子展現的成果,可是音樂課卻不同。

曾經有家長抱怨過,為什麼孩子在上完一期鋼琴課(四堂)仍一首曲子都不會彈?

 
懇請各位想想,一個正常的孩子學習拿筷子需要多久時間?每天都要吃飯,每天都要練習拿筷子,可是依照孩子小肌肉發展速度的不同,有些孩子可以幾天或幾周內就學會,但花上幾年才拿得好的卻佔絕大多數。
 
光是拿筷子這麼生活化的動作,都要經年累月反覆的練習,而彈奏鋼琴(或是其他樂器)需要更複雜更高難度的手部肌肉運作,別說是孩子,就連成人要能夠精準的控制每根手指確實的移動都不容易,要想「運指如飛」起碼需要三四年以上的習琴時間(通常更久)並且有良好且規律的練習。
 
除了手指肌肉運動的難處外,辨認音符和樂譜也是一項挑戰,鋼琴上雖然只有88鍵,但是卻能譜出百萬首動人的旋律,不同的節奏和音符可以有千變萬化的組合。
我常用學英文當作比喻,英文字母只有26個,卻能組合出各種複雜的單字和句子,很多學子從國小到高中英文學了將近10年,也無法聽說讀寫流暢。學音樂也是相同的道理,還要加上述所提到手部小肌肉控制力的因素在內,所以很多音樂人一談到學習年份,開口都是六七年起跳,十幾二十年的也大有人在。

所以又回到了「小孩子到底要不要學樂器?
國內外多項研究都證實,兒童時期給予音樂教育可以加強左右腦平衡發展,學習樂器本身即是腦部的多工發展,必須同時使用左右手製造聲響,要求演奏動作的方向性和一致性,還有力度與流暢度; 與此同時還必須辨認音符與拍子,聆聽演奏音高和節奏是否正確。這些忙碌的過程,對於孩童的腦部發展、肢體協調、感官敏銳度和專注力提升有無法數據化的影響。

學樂器從來都不是「學樂器」而已!

多國的研究也證實,因為學習音樂可以刺激並增強腦部中負責處理語言的部分,學習音樂的孩子在語言學習與表達上明顯優於未接受音樂教育的孩童。
http://blog.udn.com/bliss02/4261162
http://www.cuhk.edu.hk/ipro/981124c.htm
http://www.theguardian.com/education/2014/feb/27/musicians-better-language-learners

所以即便孩子在「音樂演奏」沒有顯著的進步,家長也不要沮喪地覺得學費白花了,只要持續的接受音樂訓練,對腦部發展卻有極大的助益,孩子在各方面的學習都能因此受益,不要將標準放在「是否能隨手彈一首曲子來聽聽


話說回來,手邊很多國高中以上的學生(多是幼稚園開始學樂器),都是學到了這個年紀才會感嘆的說:幸好當初沒有放棄,現在課業壓力大,彈鋼琴(或其他樂器)的時候反而最放鬆。

只聽過後悔放棄的,沒聽過後悔堅持的。

學音樂也是在學「堅持的毅力」和「負責的態度」,而這兩項對人生的影響遠比演奏好聽樂曲更為深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sick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